财新传媒

顶天立地,敢为人先

2016年11月29日 14:14 来源于 财新网
——专访方正集团董事长肖建国

  记者  | 邢天然

  自1986年由北京大学投资创办,方正集团在今年12月迎来了三十周岁生日。已故的王选院士既是这家公司的奠基人,又是今日方正人的精神领袖。方正集团也正在为明年2月王选院士诞辰八十周年准备着一系列富有深沉情感的纪念活动。

  日前,方正集团董事长肖建国在接受记者专访时介绍说,王选为汉字信息化国家工程潜心研发的第四代汉字激光照排技术,曾经首次使"中国创造"重塑了一个传统产业,为汉字文化背景下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奠定了重要基础。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艰苦的科研条件下,王选的创业团队一举实现了"弯道超车",其发明的激光照排系统使中国彻底淘汰了铅字印刷,仅书刊印刷业总产值就在十年内增长了十倍,核心技术居于世界领先水平,并跨越了西方同类技术四十年的迭代过程。

  "我是在最好的时机加入了王选老师的团队。"肖建国说,1987年他开始参与排版软件的开发,恰逢激光照排系统第四代产品的大规模推广前期,他在技术上是王选的学生,在研发上是王选的学徒。"如果没有王选百折不挠的献身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就不可能实现技术突破,更不可能使自主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今天的方正集团植根北大,正在以信息技术、健康医疗、金融服务三大产业为核心支柱,并在地产、教育等产业形成特色优势,逐步形成多产业协同的发展格局。然而肖建国强调,尽管时代在变,市场环境在变,但方正的产业报国使命,以及自王选时代便树立的"技术顶天、市场立地"的发展理念并未动摇。产-学-研发展道路与王选精神,已成为方正的企业DNA。

  追忆王选:不要"跟随",要"后发制人"

  "献身科学就没有权利再像普通人那样生活,必然会失掉常人所能享受的不少乐趣,但也会得到常人所享受不到的很多乐趣。"

  ——王选

  十一月的北京已尽显秋意,在正对北京大学东门的方正大厦内,肖建国与记者追忆王选老师的点滴过往。作为王选的学生,他是当年激光照排技术发明过程的亲历者;作为如今方正集团的董事长,他又是王选精神的后继者。对他来说,与王选院士相处的时光依然历历在目。

  "我刚去的时候,王老师带着一些作为团队骨干教师和学生,大概有三、四十人,实验室在北大老图书馆。那个时候(1987年)他已经非常忙了,每天大概8点多开始忙碌,经常一直到晚上10点都在不间断地工作,几乎没有休息日。"在肖建国的回忆中,王选总是干劲十足,不仅自己乐于钻研(那时王选亲自负责关键芯片研发和原型设计),而且对学生们的要求也很高。"他对时间有很高的要求,大部分任务都要求两个星期做完,日程压得很紧。很多任务在即将交付的时候,新任务又分配到面前,于是下个任务周期往往提前开始……"

  肖建国说,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这是王选一贯的原则。早在1976年,他就跳过国际上第二、三代照排技术,直接研发第四代技术。只因他敏锐地意识到,要实现技术跨越,"跟随策略"是无济于事的,必须从高起点开始。西方公司从1946年发明第一代手动式照排机开始,花了40年时间,直到1986年才开始推广第四代激光照排机;而王选却要"后发制人",用精力与智慧为国家赢回时间,其中的艰辛和难度可想而知。

  "王老师很有远见,很清楚一项技术方案从原始想法、设计到原型系统、试用、成熟、推广……需要很长时间,七、八年到十年都有可能。"对于导师敢为人先的气质,肖建国很感慨。"激光照排这个风行市场的科技产品,它的技术原型在十年前就被王老师看准了,这需要怎样的眼力?基本上,王老师的重要课题都选对了方向,都转化成了市场需求巨大的产品。"

  既敢为人先,亦能忍受连年埋首钻研的寂寞。凭借着王选那份几十年如一日、一门心思专研一门技术,从研发、成果转化到大规模应用的精神,王选团队在激光照排技术上取得了迅速突破。1987年5月22日,世界上第一张整页输出的中文报纸在《经济日报》诞生,标志着王选和他的团队将自己的核心技术成功地转化为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品。随后,这一技术迅速产业化并被市场广泛接受。

  到1991年,全中国已有99%的报社、90%的出版社和印刷厂在使用王选发明的国产激光照排系统。这项技术融汇了软件与硬件解决方案,并在出版传媒行业的价值链上不断延伸,相继为中国报业淘汰了落后的铅字印刷、报纸传真机、电子分色机、纸笔新闻采编,乃至印厂软片,,迅速进入"所见即所得"时代。这可以称得上是方正"产-学-研"模式的成功实践。

  展望未来:顶天立地,一脉相承

  "成功的因素是洞察力、执着、痴迷和团队精神。"

  ——王选

  敢为人先、持久钻研,是王选为后继者做出的榜样;而王选甘为人梯的大师风范,更是后人享用不尽、历久弥新的宝贵财富。

  肖建国至今对王选提出的科研任务要"顶天立地"的理论印象深刻:"什么叫顶天?就是要超前采用最先进的技术,要不然到8年、10年后的大规模推广期就会遇到困难。所谓立地,就是要能进入市场,要为客户创造应用价值。"

  王选40多岁才加入研发汉字信息化技术的国家项目,在他69年的人生中,时间非常宝贵,因此他宁可放弃一些仅仅对于评定职称有用的论文课题,也要确保科研成果顺利推向市场。他常说的话是:"应用性科技的成果要经得起市场的考验,才能对社会有实际贡献。把科研成果变成商品占领市场,这比十个权威赞扬一百次都要实际得多。"

  肖建国说,今天看来,王选当年提出的"顶天立地",其实正是"产-学-研"模式的核心:既要有顶天的技术背景作为依托,同时要结合市场情况进行实践和改进,最终将世界领先的技术应用于市场。这是一家公司赢得社会尊敬的根本。而方正依靠北大及自身研发的核心技术,紧贴市场需求,把科研红利反哺给社会,以实现"让人们的生活更智能、更健康、更富足"的公司愿景。因此,"产-学-研"模式,不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方正一以贯之的发展道路。

  肖建国举例介绍说,方正的商用数字喷墨印刷机经过十年的技术研发与改进,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而"按需印刷"技术的推广则有望使中国图书印刷行业告别每年30%的码洋浪费。在与传统IT产业并行之处,这几年方正所做的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也已经领跑市场,其实施成果被作为业界标杆。比如,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近年就借助方正医信解决方案,达到了世界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最高等级——HIMSS七级,成为中国第一家达到世界最高信息化水平的医院,这为中国乃至亚洲医疗信息管理系统树立了标杆。方正的IIH医院信息一体化系统,凭借前沿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架构,已经帮助140多家医院提升了管理效率和就医体验。

  "IT研发方面,北京大学有计算机研究所,有信息学院,我们逐步把比较有优势的、有成果转化可能的技术方案挑选出来,产业化成功之后向市场推广;在医疗信息化和医院现代化转型方面,我们与北大医学部有很好的配合,共同面向医患需求和社会力量办医的期望,做一些实际工作。"肖建国向记者描述着方正在未来几年的一些重要战略部署。

  在信息产业方面,方正坚持与时俱进。从国家领导人作为高科技"国礼"赠送国外友人的数字图书版权保护系统与《中华数字书苑》,到全国70%省级以上电视台正在应用的方正编播系统,从智慧城市的多层次解决方案,到面向互联网消费者的个性化字体应用客户端,方正一直放眼市场前沿,探索发展新生态,保持走在时代前端。

  "王选精神,实际上回答了怎么选用优秀人才、怎么选择前沿技术、怎么对市场需求负责的关键问题。在今天人们渴望创新与创业成功的时候,王选精神依然是正确的,依然是珍贵的本土经验。今后,机制的创新还将赋予我们新的发展机遇。"展望未来,肖建国特别强调了关键岗位的用人机制问题。"今年国家下发了有关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指导意见,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当中的知识产权管理和科研人员的成果认可。我觉得政策方向非常好,方正现在培育的新业务也正在充分考虑这些有利条件。所以,'科技顶天、市场立地'是我们方正企业文化的内核,今后仍将发扬光大。同时,我们正在从机制创新方面跟上时代步伐,发现和培育王选式的新一代创新团队。"

<返回首页

王选怎样站在世界产业前沿

● 1975年王选开始从事汉字信息处理系统工程("748工程 ")中"精密照排系统"项目的研究。决定采取数字存储方式,发明了"轮廓加参数"的汉字信息高倍率压缩方法和高速复原技术,使汉字字形信息压缩500-1000倍,并实现了变倍复原时的高保真,比国外同类方法领先8年左右,攻克了汉字字形信息的计算机存储和复原等技术难关。直到10年以后,西方才开始采用类似的轮廓加提示信息(HINT)技术。
● 1976年,王选决策跳过日本和欧美流行的第二代和第三代照排机,采用激光输出方案,直接研制国外尚无商品的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王选发明的高分辨率字形的信息压缩、高速复原和输出方法等世界领先技术,成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技术核心,后分别获得一项欧洲专利和8项中国专利。王选团队90年代自主研发的页面描述语言,让《人民日报》卫星传版效率超越《今日美国报》,且成本明显降低。
● 1979年王选主持研制成功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主体工程,输出了一张八开报纸样张《汉字信息处理》。《光明日报》作了大幅报道,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
● 1980年王选为首的课题组用汉字激光照排系统成功地排出第一本样书《伍豪之剑》。
● 1981年王选主持研制的我国第一台计算机激光汉字照排系统原理性样机通过部级鉴定,鉴定结论是"与国外照排机相比,在汉字信息压缩技术方面领先,激光输出精度和软件的某些功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 1985年华光II型系统通过国家鉴定,在新华社投入运行,成为我国第一个实用排版系统。
●1986年华光III型系统问世,这是我国第一个实用科技排版系统。
● 1987年《经济日报》率先购进华光III型照排系统,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张采用计算机组版、整版输出的中文报纸。不久,该报印刷厂卖掉了铅字,成为中国第一个全部废除了铅排作业的印刷厂。
● 1989年华光IV型系统通过部级鉴定,该系统以微机为主机,采用专用超大规模集成芯片,使系统的功能、速度和稳定性大大提高,迅速在全国推广应用。
● 1991至1993年,王选又先后设计出TC91、TC93等第五、六代照排控制器,完成了"北大方正电子出版系统",使来华销售照排系统的外国公司全部退出中国市场,国内99%的报社和90%以上的书刊印刷厂采用了国产激光照排系统,延续上百年的中国传统出版印刷行业得到彻底改造。被公认为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后中国印刷技术的第二次革命。
● 1992年研制成功方正彩色出版系统,在《澳门日报》投入使用,诞生了世界上首次实现彩色图片与文字合一处理和输出的中文彩色报纸,引发我国报业和出版印刷业的彩色技术革新。此后迅速进入中国港澳台地区、东南亚其他国家和北美等地,迄今占据了海外80%的华文报业市场。
● 1995年前后,王选团队研制成功"采用面向对象技术"的"飞腾"日文排版软件,实现了与国际标准的应用环境和软件的"无缝链接",创造性的提出并实现了软插件技术,满足日本市场需要。
● 20世纪90年代,王选还相继领导研制出远程传版新技术,告别报纸传真机;研制新闻采编流程计算机管理系统,告别纸和笔;研制直接制版系统,开启告别软片的技术革新等,使中国报业技术和应用水平处于世界前列,创造了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我国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行业的典范。
● 90年代末至今,方正新一代电子出版系统出口日本、欧美等世界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王选院士"走向世界"的梦想正日本同类系统中最先进的。